访北京外国语大学研招办主任郭华伟
很多考生认为,只有本科为外语专业才能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而在语言专业的考生中,又有很多人只盯着高薪的同声传译专业。这些想法都是管中窥豹。近年来,该校学科建设已经形成以外语学科为背景、多学科复合型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此,考生要如何选报该校志愿、如何做好后期的备考?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主任郭华伟。
记者:从刚结束的报考情况来看,2014年的报考有什么特点?您有什么建议?
郭华伟:从刚结束的报考数据来看,很多考生仍然局限于学术型专业、热门专业和外语类专业。
考生要充分考虑本人的专业特长和学术兴趣,结合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参考专业特色和具体方向,尽量明确以后的工作志向是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如高校、研究院所),还是以专业应用于实践工作(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区别学术型和应用型专业类别,综合考虑,慎重选定自己的报考志愿。不要因为不了解专业型硕士而对其存在偏见,转而集中报考学术型硕士。更不要不管自身基础,“削尖脑袋”挤向“高收入”专业。要淡化“功利心”、“速成论”。考生也不要忽视非外语类专业,因为北外有外语学科的背景,无论课程设置还是师资力量,都会提供“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培养平台。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其中专业硕士多少人,学术硕士多少人?有没有新增的专业?
郭华伟:201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生710人,其中专业硕士200人,学术硕士510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26个专业继续招生,自2012年起,新增了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政治、公共外交等16个非外语类专业,目前共有40个专业招收硕士生。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有哪些特色专业建设点?
郭华伟:我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北外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外、特、精”,非外语专业也充分结合与强调了学校外语学科的优势,培养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人才,如国际新闻、国际传播、国际法、国际政治、国际金融与贸易等。
记者:2013年考录比是多少?录取了多少人?有什么特点?
郭华伟:2013年我校总体考录比为5.8∶1,共录取硕士生706人。与往年相同,我校高级翻译学院的英汉同传方向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考录比达到20∶1。即便在一些重点学科所属专业中,也存在着生源不均的情况。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郭华伟:我校研究生毕业形势总体较好,毕业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中央和北京市以及地方公务员[微博](如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的外事、翻译岗位),传媒、国企、事业单位的外语、外贸、外事岗位,如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四大国有银行等,也有些毕业生选择了包括四大会计事务所在内的外企、知名民企以及京内外高校的教师或行政岗位。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哪些学科比较强?
郭华伟:我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师资力量和学术成就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都较为突出。在非外语专业中,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商学院[微博]、法学院以及英语学院新闻系的所属专业,都以“外语+专业”作为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在相关专业、相关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在北外攻读研究生对于有志于从事外语、外事类涉外专业、岗位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优良的平台,我校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在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也获得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学生在学期间有多种渠道申请公派留学。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学生给予奖励。学校主办或承办的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外语外事类活动也十分丰富,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
记者:报名成功后,您对考生初试复试有什么建议?
郭华伟:考生准备初试、复试,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对所有考试科目(包括统考科目政治、外语,自命题科目的专业课)要同样重视,合理划分备考时间,控制复习进度,系统地、有重点地把握每一科目的考查内容;通过可能的渠道获取该专业的参考书目、往年试题,自己分析专业科目的考查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调整好生理、心理状态,在复习备考的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身体健康,加强自律、排除干扰,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备考之中;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在研考每个阶段发布的通知,按要求做好每阶段的准备,包括现场确认、考前准考证发放、北京考点的具体考场安排、初试成绩公布、复试分数线公布、复试及资格审查的具体安排、调剂办法公布、录取结果公布、政审及录取通知书发放等环节。
记者:关于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有什么新的政策?
郭华伟:按照国家政策,奖学金将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我校内部的专项奖学金三部分。国家助学金将极大减轻学生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外,生活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绿色通道、助学贷款,也可以在校期间参加校内的勤工俭学活动获取相应报酬。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