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的“前辈们”已经进入了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而21考研的小伙伴已经开始行动了。总结许多考研学生的经验,我们对将要考研的你有几点小建议:跨考教育已经开设了寒假体验营,为各位答疑解惑,现在加群,更能收获各类考研资料→
别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相信我们都听过"目光不能太短浅"的话,可是很多人都对这句话产生了误解,以为凡事就应该想远一点,也就是先想到结果再考虑要不要行动。那么这就违背了这句话的初衷。
在有些事情上,不要心急,多行动,少言语才是最好的。在未开始之前,就先不要判断自己的结果。尤其是当我们处在一个判断力和抉择力不够优秀,还不能够为自己做很清晰的长远的规划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方式就是做好当下,尽心尽力去做到最好,总能一步步看清前行的方向,还有脚下延续的路。
脚踏实地,别急于求成
在还没有优秀的能力之前,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就要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去践行脚下的每一步路,你的脚印越深,走的也自然就越稳。
考研亦如是,需要的不是多么精美到位的表面工作,也不是翻阅资料的多少,而是脚踏实地的循序渐进的复习。
堆积如山的繁重任务、压力山大的心理重负、疲累不堪的身体,都不该是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不能让它们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所以只要你认准了考研这个目标,就全力以赴地前行,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左顾右盼,不要犹犹豫豫,只需要看好脚下的路,一步步前行,走得越稳才会走得更远。
别让梦想只停留在嘴边
有一类人,梦想一直都是在嘴里开出花,可是永远也无法真正到达,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没有行动力。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事情,有梦想很难得,可是如果梦想永远只停留在嘴边,而从不真正付诸行动,那它永远都只是水中月。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所以只要你下定决心朝着目标迈开腿,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对于考研来讲,行动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会以行动证明自己,学会少说多做,我们离梦想才会越来越近。
除了以上几点,决定考研之后,可以先从以下内容着手开始准备:
关注考研资讯
关于考研资讯包括考研的大致时间流程、所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报名注意事项、专业目录、导师目录、初试复试的考试科目、复试规则、复试流程、录取规则、历年分数线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报考一个学校首先要搜集到的信息。只有从宏观上对想要报考的学校有了大致的了解,才知道应从何处开始准备,以及各个时间节点都应该做什么事情。
关心考研资料
考研资料也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只有选对了复习资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考试都会考哪几门科目,除了政治、英语这两门公共课之外,理工科还需要考数学和专业课,而文科类专业则需考查两门专业课。
而专业课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学校规定的参考书目都有哪些。首先是要多关注所考院校的官网,一般如果有考试大纲的话都会在官网贴出。如果没有的话,则需向往届的学姐或学长寻求帮助。因为教材规定着考试题的出题范围,知道题目都是从哪些书本中出的才知道复习重点在哪里。
考研经验
有了考研资讯做指导,有了考研资料做指引,现在缺少的就是如何针对某一门科目的复习方法。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看看他人的考研经验,取其精华,化为己用。不要完全照搬别人的复习计划,要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复习。
准备考研就赶紧行动吧,幻想可是考不上研究生的!
以上是跨考小编为考生整理的“考研复习建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准备开启2021考研征程的你,需要趁这个寒假为考研开启预热模式,跨考教育已经开设了寒假体验营,为各位答疑解惑,想了解更多考研相关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跨考考研集训营,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敬请关注我们的跨考网!
(本文由跨考教育教研室综合整理。)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