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2020考研初试越来越近,考研er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高效的复习计划,11月的复习尤其重要,千万不能够掉以轻心。如果我们在2020考研后期遇到背诵题该如何复习?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专业课背诵要找准点再背
也许你的专业课课本已经看过一遍了,就算在看书的时候,进行过深刻记忆,但是现在让你把课本的解释原文复述,你是做不到了。
第一遍看专业课,也不是要让你记住专业课全部内容,大家跟专业课课本可能是第一次认识,也可能是再次熟悉,过第一遍,你根据学长学姐整理的笔记,也许会总结出哪个是重要知识点、哪个最常考、一般怎么考、逻辑是什么以及这个学校的专业课出题风格是什么,讲起一个名词,起码能说一句“我有些印象,好像是......”也许你不能说的尽善尽美,但起码能说一两句,这就是你第一遍看书的进步。
但是,有木有这样的同学跟一样,就算有学长学姐整理的笔记,还是抓不住一个题目的答题要点,或者有时还会纠结,在学长学姐整理的笔记中,有些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并没有出现,万一老师今年突然考了怎么办。认为重要的、或者是我需要这个知识点串联整个脉络的,都进行背诵,至于答题嘛,把所知道的都往卷子上答,这种方式最没有技巧,成绩也不会很高,但是分数也绝不至于拉你后腿。
2.TIME,每天背诵专业课的时间有多少
在保证不压缩公共课的时间基础上,每天可以花大量时间完成背诵任务,当然这些时间,你可以不连着,人的记忆效率更像服从正态分布,在一段时间内,随着背诵时间的延长,你的记忆效率是不多提高的,但是当超过一段时间后,继续扛住疲惫硬背下去,效率只会越来越慢,所以,背累的时候,不要太勉强自己,换本书,让大脑缓缓。
3.Repeat,重复
背诵的过程是痛苦的,先前背的滚瓜烂熟的内容,现在就像一个陌生人一样,我们又要重新唤醒自己的记忆,就像电视里演得,失忆的人回想起来的时候都是头痛欲裂的。
而且,有了第一遍的基础,我们脑子里不是完全遗忘,时不时还会蹦出几个名词,这一遍,完全没了第一遍的新鲜感,也就没了那么多耐性,而且有了第一遍的基础,对内容有了大体的掌握,感觉内容怎么那么多,好像永远背不完的无力感也会袭来,这个时候,才完全是机械性记忆。
4.经历、坚持、重生
经历过痛苦的破茧过程,你如果坚持到了最后,你将迎来重生。
你在背第三遍的时候,已经可以背出7、8分了,有的甚至可以一字不差,这个时候,你的专业课内容已经可以结束了。
也许,从文字上来讲,这个过程的痛苦并不能完全的表达出来,但是,学姐真的很理解专业课背诵的艰难,而这个过程,没有人能替代,也没有人能真的帮助你减轻很大的压力,除了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想起,没有别的方法,但是当你把内容背下来,流畅、完整的背出来的时候,你那种自豪、充实的感觉,也没有人能代你感受。
1、口诀记忆编小故事
当涉及到一些观点很多且难以寻找逻辑关系,或者是历史类的梳理问题,如果背过之后再回忆,只能零星想到部分答案,很难全部掌握的时候,不妨给自己编一个小口诀或者小故事,自己构建联系。
2、巧用工具多种结合
背书的方式不止一种,我们可以根据记忆内容的情况灵活地调整。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方法的辅助配合是可以大大增强记忆的效果。比方说列表法,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还有四十多天的时间,专业课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各位主一定要相信“坚持就是王道”,不论专业课多么“虐心”一定要反复背诵,告诫自己每多背一遍都能帮自己再考场上多挣来一分。只有扎实的基础背诵,才能换来一分漂亮的答卷。
(注: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