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经验。
一、反思
对错误必须进行反思,否则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必然陷入更大的错误。
05年1月,我英语考了50分,24.5+25.5,大小作文大概得了20分左右。
反思结果:
1、单词背够7000了吗?
2、你有把历年真题做过4遍以上吗?
3、你有至少模拟过2套(20份)模拟试卷吗?
4、你阅读量够上200篇吗?
5、你有研究过具体的解题方法论吗?
都没有,所以我50分。后来的8个月内,我达到了上述要求。
06年1月,我英语没有达到事先所估计的80以上,只有75。根据周固提供的答案,就是50(4+36+10)+25,翻译我至少得8分,大小作文就是17分。
反思结果:
你按照合理的顺序做题了吗?(我是按照题目顺序做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陷阱)
你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注意加强作文的练习吗?
(没有,8个月我只写了不到5篇的作文) 所以我没上80 分。
二、复习对策
我的复习方法并不是要大家考85+乃至90+,如果有想考90+的,请不要往下看了。我们的目标只是80。(40分钟),完型全部选一个答案得2.5分。 最后,涂卡,把阅读和新题型抄答案在准考证上(10分钟)。时间是如此的充裕,给你足够发挥水平的空间,你必须将除完型外的所有题目得分率提得很高。
2、关于如何复习. 最重要的必买书推荐:考试大纲+考试分析 (都是考试中心出的)首先单词应当每天背,最多不可以隔超过2天,好处是词汇量持续增大以及对单词的理解持续加深。 其次历年真题阅读理解要做至少四遍,做到95%以上的句子都读懂,做到每一篇文章的行文结构都把握,做到每个题干和选项都读懂并且搞清楚为什么对和为什么错。第一遍按照顺序从94年真题开始精读;第二遍隔开半个月再按照顺序重新来一遍,第三遍隔一个月,按照文章体裁(分社会、科技、人文、经济、法律5类)过一遍;最后一遍考前半个月回顾一遍。同时要注意网上总结的各种具体解题方法(如推论题、大意题、态度题等,坛子里大把,不一一总结),化为己用。
再次新题型,认真分析大纲,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论并做适量习题,大概每种5~8篇即可,以后就做模拟题,这个可以迟点复习,10月以后也不迟。
又次是翻译,这个大家要认真,完全是和练习量相关的,你做了多少,你得到的就会是多少,我这次翻译几乎做了全对,本来估计9分但是怕估高,就算8分了。
接着是大小作文,我想我的发言权不大,因为两次考研30分别只得20和17,唯一的建议大家多练习,最好保持每周一篇,强迫自己写,一周大作文,一周小作文。同时也可以在网上DOWN一些比较好的作文模版,作文的成功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源于日常的练习和闪光句式的总结。
完型我就不用说了,假如你花了15~20分钟来做都不一定超过6分,不如放弃,得2.5分,这样时间就可以分配到阅读和作文上,要知道一个阅读相当于4个完型。坚持抓大放小,这是战略上的考虑,因为你不是要考90+,而是80+。
最后,模拟试题不用太早买,建议10月左右开始,(按照顺序做)大家做就可以了,做完看答案分析,但不要看不懂依然钻牛角尖琢磨为什么错。考试中心10套题,难度高于真题,并且有些题目不符合真题体裁(比如其中有记叙文,小说,和伊拉克战争美军利用伊拉克情报人员的政治话题),该套题没有解析,只有答案,建议大家只做其中阅读和翻译,做了以后对答案,知道为什么错最好,不知道也就算了。主要是起测试作用。我当时阅读成绩大约在26~32之间。
三、祝福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