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计划22年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可能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感觉距离考试时间还早,过一段再开始准备也完全来得及。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么不妨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238万人,2019年为290万,2020年为341万,2021年为377万,由此可以预见接下来22年考研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22年考研成功圆梦,我们现在就应该制定好一份合理的备考规划,并开始行动起来了。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份管理类联考全程复习规划,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阶段:2021.1-2021.3
1.初步确定目标院校、专业。查看2019年至2021年近三年考研招生简章、考试大纲及考试真题,初步确定目标院校专业。
2.查找参考书及考试真题,把握考试范围及变化趋势。
3.关注2021考研结果。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和专业初试成绩、复试分数线,分析考试难度。
(二)基础阶段:2021.3-2021.6
1.还没决定学校和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在此阶段尽快定下来。
2.此阶段要做到对各科基础知识有整体印象,全面细致的了解知识点,结合知识点再好好研究一遍真题。
3.到6月底,大家应该已经完成对英语、数学、逻辑和写作基础的第一轮复习。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复习情况,制定第二轮复习计划。
(三)强化阶段:2021.7-2021.8
这一时期复习得好与坏对考研成败至关重要,大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1.此阶段要清晰地了解各科的一级重要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并根据重点、难点进行攻克。
2.同学们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进行强化复习。
(四)提升阶段:2021.9-2021.10
1.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同时根据最新变化调整接下来的复习计划。
2.认真回顾强化笔记,启动习题练习。
3.十月底,考生要进行总结、梳理、查漏补缺,让自己实现由量到质的变化。
每年的十月,都会有超过15%的考生因为对自己复习状态的不自信而放弃考试。为迅速突破这一心理怀疑期,考生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为后期的冲刺复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冲刺阶段:2021.11-2021.12
1.对各门课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有效地整合,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图。
2.开始进行考场模拟训练,每天固定时间做整套试卷。
3.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对重点和高频考点进行强化记忆。
这段时期可能大家都进入了复习疲倦期,要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不用过多地感到焦急,可以适当出去走走。
(六)考前一周
1.突击强化记忆每门课老师预测的重点大题。
2.做一套真题,按照考研时间的安排,模拟实战。
3.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和饮食,平和地去对待考试。
4.提前熟悉考试环境。
(本文为跨考教育教研室崔常龙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