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
■ 社论
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增进民生福祉,也即“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十一
13日上午,在两会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及中国经济增长会否放缓的问题时表示,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充分的就业有多重要?从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上讲述的一则亲历故事可见一斑。他说:“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推而广之,一个社会若是积累了太大的就业压力,老百姓生计艰难,又怎么可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当前,随着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以及结构调整的阵痛,中国面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权威数据显示,继2013年创历史新高的699万之后,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此外,庞大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也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社部负责人也明确指出,中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劳动力的总趋势仍是供大于求。
刚性的就业需求,一方面要求有合理的GDP增速,以创造岗位,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也对GDP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那种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乃至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思路,已经难以为继。传统的GDP增长1个点可以带动百十万就业的观念已经过时,再以增加就业为借口来大兴土木或增加过剩行业的投资,显然不利于经济健康。
因此,今后的发展和转型,应该坚决摒弃以透支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所谓发展,不要“带血的”和“带霾的GDP”。而是应该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略,从民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出发,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证施治,综合推进。
其一,在增速放缓、确保7.5%左右增长目标的前提下,继续转变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加快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容纳就业。据专家分析,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30万乃至150万人就业。
其二,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为中小企业松绑,通过中小企业的遍地开花,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李克强总理列举出的一组数字可见简政放权带来的市场活力,他说,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十多年来最高的。
还有,政府应该进一步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还要适度抑制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真正让利于民,藏富于民,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促进消费、促进生产,形成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增进民生福祉,也即“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唯有贴近百姓的GDP,才是民众真正需要的GDP。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