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政策引导,完善体制机制。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引领工程”争先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等文件,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本研协同、学院主体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构建引领示范、研究培训、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于一体的高水平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各教学和研究单位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项工作。每年组织专家对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组织各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以强化督导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落地落实。
融思政元素,彰显育人特色。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组织修订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目标全面纳入各门课程大纲,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培养要求。积极推动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设,累计立项建设309门本科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188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2门本科课程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4门课程被确定为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6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系统梳理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打造《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互联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动科与生活社会实践》等专业实践类思政课程,引导每门课都扛起“思政担”、讲出“思政味”。注重把学校“又红又专”的历史底蕴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精心策划组织老专家讲校史、全国劳模进校园等,以《黄大年》《唐敖庆》《白求恩》等原创话剧为载体,以“逆行者”的感人故事为素材,用心用情讲好吉大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强研究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选聘国家级名师和优秀教师担任咨询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研究,获评吉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组织编写《学科门类课程思政教育基础》系列教材和《讲述课程思政的故事》,深入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实践。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广泛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培训、宣传和推广工作,组织“我的学生 我的课堂”“融情入理 立德树人:我的课程思政”“同心同理 同向同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碰撞与对话”等课程思政建设线上线下培训活动100余场,各学院组织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培训会60余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热情,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共识,有效提升广大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