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程思政系统设计。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工作举措,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地见效。贯彻“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建设时,把思政元素融入相应课程,探索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体系,切实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研室普遍联系制度,实施“课程思政结对工程”,推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共同发展。选拔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政治辅导员,为各二级单位上党课、作辅导报告等,组织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支持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培训班建设。
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将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规定动作”,创新教师课程思政理念,从“案例—课程—专业—学院”等方面层层推进,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单列专项经费,支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载体。发挥《工程力学》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及团队作用,遴选支持210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初步形成覆盖7大学科的专业课程思政示范群。编印《课程思政经验典型材料汇编》,依托“日新学堂”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搭建“春雨”课程思政工作坊、“材思堂”课程思政建设系列论坛、课程思政工作室等平台,组织开展思政课优质课堂建设、教学方案设计、课程交流研讨、精品课程创建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化指导,切实提升广大教师思政育人水平。
狠抓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把思政内容贯穿到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各个方面,推动多领域、多维度、全视野的系统规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学科史、科技史上的典型事例,建设专业思政案例库,丰富专业课思政育人资源。如将钱七虎院士发挥专业所长、助力民族复兴的生动实践融入课程教学的案例,受到多家教育媒体的关注与推介。在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体验与翻转课堂等探索中,结合“问题导入、身边案例、分组讨论”等方式,努力让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点共融共通、渗透升华、入脑入心。构建“线下+线上”“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精准滴灌”的课程思政模式,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雨课堂”“学堂在线”等线上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坚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课程化、项目化、全员化、基地化、社会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将思政课搬进纪念馆、展览现场等,让思政课走进企业工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共同打造“思政金课”,在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运用的同时,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