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育人功能,促进人才培养。学校坚持把育人作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价值导向,把基地实践锻炼作为人才培养链的重要一环,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自2018年起,相继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23个管理制度,设置6个实践教学学分,要求每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1年以上的专业实践,从基地中为每名专业硕士研究生遴选配备1名校外指导教师,每年安排300余人次研究生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近三年,完成省级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项目12项,获得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三位,职业匹配度80%以上。
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内涵提升。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不断推进内涵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水利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特色优势学科,在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江西武大扬帆科技有限公司等18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南昌工程学院—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获批为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全面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水利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获批为“十四五”博士学位立项规划建设单位,新增智慧水利、智能电网本科专业并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努力打造本硕融通、理论实践互通、产学研贯通的一体化平台。
突出创新实践,促进链链融合。学校坚持把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发挥联合培养基地创新实践功能,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召开实践基地建设交流会,师生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创新项目申报和科技联合攻关。近五年,研究生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6篇,主持省级创新培养基金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50余篇),19支队伍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获得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近80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获评为国家优秀实践团队。同时,校外导师通过企业科研项目吸纳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育、实践创新、论文设计、开题答辩等重点工作。此外,特聘江西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多名企业高层次人才为“产教融合”专项计划研究生导师,并担任研究生第一导师、指导研究生培养,搭建起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桥梁,实现人才、科技成果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无缝对接。
突出共建共享,促进校企合作。学校坚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原则,深入推进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载体共建、资源共享。先后投入80余万元专项资金,选派硕士研究生导师50余人次,增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2套,购置教材书籍400余册,与依托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大大改善研究生校外实习实践条件。依托联合培养基地,拓展人才互派挂职、科技成果转化等校企合作空间,共同完成《雅中直流接入后江西电网暂态稳定水平研究》等科技项目近百项,形成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惠的良好发展格局。
突出行业导向,促进区域发展。学校坚持围绕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攻克行业企业技术难题,助力我省产业链建设。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与企业协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倾力解决企业在产供销运环节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行业企业生产效率。依托联合培养基地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0余个,其中《基于电量灰色关联性及因果校验的线变关系辨识方法》等研究成果在国网江西电力公司、分宜电厂等企业应用,模型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