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院校
北京大学—— 一塔湖图,其容乃大
推荐理由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文科的“中国文学门”,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北大中文系学术根底深厚,名家众多,一方面发扬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提倡活泼创新精神。目前,北大中文系已发展成为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如由乐黛云、严绍璗教授长期镇守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以全国知名学者李家浩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以陆俭明、蒋绍愚等语言学研究名家为学术带头人的汉语言文字学等。另外,北大有一大批资深学者依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如主编《中国文学史》的知名学者袁行霈先生;还有现当代文学的资深教授严家炎、钱理群、洪子诚等。
北大环境优美,以“一塔湖图”三景著称,未名湖垂柳依依,博雅塔亭亭静立,而图书馆则以雄伟壮观的建筑、博大精深的丰富馆藏、深沉蕴藉的精神魅力吸引着无数学子。
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大多留在了北京,有的则去了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还有一部分则去了国外继续深造,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就职单位有国家机关、企业、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文学艺术创作单位等。
报考难度
作为名校,北大的报考难度是众所周知的,从2007年的报考与录取的情况来看,古代文学的竞争无疑是最激烈的,报考录取比例为217∶7;其次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比例为57∶3;现当代文学名列第三,比例为177∶10;其他专业比例分别为:古典文献学46∶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2∶2,汉语言文字学77∶10,文艺学29∶4。
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师大,中文当先
推荐理由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悠久,既坚守学术家园又保持现实关怀;既传承文化传统,又融汇西学新知,积极担当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大任,成就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目前,北师大中文系(文学院)聚集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拥有文艺学和民俗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以国内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教授为核心的文艺学群体备受瞩目,而民俗学专业中的刘铁梁教授在民间文学理论、村落考察等方面,多有创造性贡献。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则以王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保持北师大传统语言文字学特色,对以章太炎、黄侃为殿军的乾嘉学派经学、小学传统加以继承发展。古代文学中有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讲授过的康震教授,现当代文学中则有邹红、杨联芬、张清华等知名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位于北京市区,但安静幽雅,如同闹市中的桃源。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古籍线装书的收藏很有特色。另外,图书馆还收藏有北师大古籍所历时16年编纂完成的《全元文》,被认为“是本世纪初古籍整理的辉煌成果”,报考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的考生应该特别注意。
与其他学校相比,北师大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他们毕业后绝大多数都加入了教师队伍;同时,他们也可以进入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部门、党政机关等。从往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留在北京的毕业生占了大部分,有的则去了其他大中城市。
报考难度
北师大中文系排名全国前列,报考难度较大,从2007年的报考录取比例来看,古代文学专业的竞争最为激烈,比例为298∶16,其次为现当代文学,比例为171∶15,其他各专业分别为:文艺学150∶1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891∶76,汉语言文字学366∶35,中国古典文献学56∶1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71∶15,儿童文学61∶4,民俗学105∶14,课程与教学论383∶56,新闻学360∶18。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优势,得天独厚
推荐理由
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五洲学子同堂砥砺、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的美誉。令人钦羡的学术生态,充满想象和人文关怀的专家学者以及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吸引着无数中外学子。
北京语言大学既以“语言”冠名,它的语言学极富特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和支柱学科,聚集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成果丰硕,独具特色。其他专业如以王恩保教授为首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触角涉及汉语史、现代汉语和文字学等诸多领域,硕果累累;还有杜道明、黄卓越等知名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的文艺学,以人文学院院长华学诚为学术带头人的古典文献学等。古代文学专业则特别强调文学与文献、文学与古代文学理论的结合,现当代文学则以老舍研究和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研究为本学科的研究特色和强项,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该专业开设有《现当代文学现象与思潮》的课程。
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也体现出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以收集语言文字类文献为主,兼顾文史哲类以及中华文化类文献的收藏。如果立志研究语言学,北语图书馆是一个查找资料的好去处。
北京语言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生很多都留在了北京,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毕业去向则以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部门、党政机关等为主。因为北语对外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较多,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出国深造。
报考难度
历年来报考北语的考生较多,而实际招收的人数则较少,所以北语的报考难度也是较大的,其中推荐免试生原则上不超过30%。
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推荐理由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除了聘请著名文献学专家项楚教授为特聘教授、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沈家煊与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凡为兼职博士生导师外,还有一大批知名学者担任着教学与研究工作,如古代文学专业以韩柳研究著称的博士生导师邓小军,古代汉语专业的著名文字学家黄天树教授,文艺学专业有著名学者、新文学批评家陶东风教授等等。
首都师范大学办学严谨,在全国范围内有良好的声誉,文学院毕业生多从事教育教学、编辑出版等工作,多数在大中城市发展。
报考难度
与北大、北师大相比,首都师大中文系的录取率相对要高一些,其中推免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
中国人民大学——以学为本,止于至善
推荐理由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长期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语言文学系列》的学术月刊。人大文学院现任的博士生导师群体为:余虹、金元浦(文艺学),贺阳、劲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殷国光、韩陈其(汉语言文字学),李炳海、叶君远、冷成金(中国古代文学),程光炜、李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这些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使人大文学院成为一个师资雄厚、特色鲜明、并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群体。
报考难度
人大文学院2007年的报考录取率为277∶65,其中竞争最激烈的为古代文学,其次是现当代文学与汉语言文字学,其中推免生不超过10%。
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推荐理由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民大中文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新闻学、民俗学。中文系建系三十六年以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为中文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环境典雅幽美,人文氛围浓郁,科技信息集中,尤其是紧邻中国国家图书馆,查找书籍、翻阅文献非常方便,中文系的学生可以一饱眼福。
报考难度
中央民族大学由于报考人数较少,录取率比较高,其中推免生为15人。
[page]“海派”院校
复旦大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推荐理由
“海派”的中文院校首推复旦大学,复旦与北大不相上下,素有“北有北大、清华,南有复旦、南大(南京大学)”之称,其“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传统与北大“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学术传统是一脉相通的。复旦又被称作“人文复旦”,上世纪的名师有刘大白、陈望道、夏丏尊、郑振铎、田汉、洪深、梁实秋、冯沅君和叶绍均等。
复旦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王水照的苏轼研究,陈允吉的唐代文学与佛教关系的研究,骆玉明教授与古籍整理所所长章培恒教授合作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都很有名气。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并有中国语言文学系语音实验室,可进行各项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知名导师有:致力于语言学理论、中国手语语言学研究、汉藏语言历史比较的龚群虎,研究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蒋勇。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知名教授如陈思和、郜元宝、周斌,比较文学专业的贾植芳、杨乃乔、王宏图,文艺理论专业的蒋孔阳、朱立元、郑元者、王振复、张岩冰、张德兴等。
报考难度
有这样的名师名导,复旦研究生的含金量自然是不容置疑的,这就造成了报考与录取的不协调,从2007年的报考录取比例来看,中国古代文学是竞争最激烈的,报考录取比例为155∶19,其余各专业分别为:文艺学49∶1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8∶5,汉语言文字学37∶14,中国古典文献学28∶8,中国现当代文学65∶1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9∶9,中国文学批评史20∶5,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6∶3,现代汉语语言学3∶1,对外汉语教学19∶4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9∶1,文学写作12∶1。与北大相比,其优点在于指定了参考书目。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精神 历久弥新
推荐理由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从钱谷融引发的“文学是人学”的全国大讨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研究方法论大讨论,20世纪90 年代的人文精神论争,都可以听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声音。著名导师有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王晓明、古代汉语的詹鄞鑫、文艺理论专业的方克强、语文教学的王意如、古典文学专业的胡晓明、外国文学的陈建华等。中文系主办的学术期刊如《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也都很有学术价值。新时期以来,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领域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学术专著,涌现出一批后起之秀,人才之多,时有“华东师大现象”之说。其中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报考难度
2007年几个专业的报名、录取、免试比分别为:民俗学4∶4∶2,课程与教学18∶6∶4,文艺学36∶15∶6,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9∶7∶4。所以,单纯从报考的角度来看,相对而言要冷一些。
上海师范大学——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推荐理由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基地,古典文献专业有全国重点培养人才基地。各学科带头人及导师有汉语言文字学的潘悟云、张谊生,中国古代文学的李时人、翁敏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范开泰、陈昌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孙景尧、黄铁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曹旭、徐时仪,文艺学专业的王纪仁、杨文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杨剑龙、薛义等。
报考难度
2007年几个专业的报名、录取、免试比分别为:文艺学20∶9∶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03∶45∶6,汉语言文字学95∶18∶1,中国古典文献学18∶9∶1,中国古代文学125∶22∶2,现当代文学115∶12∶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98∶13∶7,都市文化学5∶4∶1。■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