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要理性
对于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一定要理性,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近年实际情况确是考生“扎堆”的现象仍然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例如,去年报京61所研招单位的考生中,报考“人、北、清、师”这四所传统名校的约占了全部人数的1/3,这种现象越来越激化,学生只是有增无减,跨考建议考生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考研大军的人数上的竞争压力。考生报考的专业和院校层次须与考研实力相符。最好选择既具有挑战性又力所能及的专业和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报考分数要求高一点、质量好一点的学校。这样才会使你更加努力地复习。
考生在衡量选择报考院校时,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尽量获取招生单位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其几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一是看招生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此外还要看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
选校择业忌盲目
如果确定自己要报考,那就下定决心争取胜利吧。不过,考生应参照以下因素:该院校专业的报考情况、未来发展及就业情况、该校研究生培养侧重及专业水准、并结合个人综合实力与经济能力做出理性的决策。
考生要考虑个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能力。读研时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同时,如果不具备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不妨仔细研究一下国家西部计划、强军计划,师资计划以及热门城市院校以外的研招院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些新增的硕士点。
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总之,一方面要完全清楚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完全了解对方学校。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