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公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学科分支齐全,研究力量雄厚,研究手段齐备,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全国性土壤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全所共有高级研究人员110多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全所建有8个研究室和中心,其中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封丘农业生态开放实验站、鹰潭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研究站。图书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的特约图书馆之一,共有藏书11万多册,并订阅了大量的中外期刊。新世纪我所将以现代土壤学为主学科,以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为核心研究领域,围绕土壤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与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土壤圈物质循环及其与农业和环境的关系;土壤和土地资源管理与3S技术应用;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及施肥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及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土壤和环境退化与恢复重建的理论及生物工程技术;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技术的开发;溶质移动与土壤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的机理与调控技术;新型肥料的研制与开发;土壤和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研究等。
1953年建所以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勤奋努力,在学科发展的同时,我所承担和完成了数百项国家及有关部委、地方下达的科研任务,先后有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科技奖励。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我所与国际土壤学界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拓宽,每年都有数十人次出国访问、工作和学习,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从而促进了我国土壤科学工作者与世界各国同仁的学术交流。我所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在8-10年内将我所建成国际一流的土壤科学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是中国科学院的三大中心任务之一,而研究生培养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首批授权的具有硕士与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我所已先后招收培养了27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发展到拥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一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和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生态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并建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已成为土壤科学研究的创新基地及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办学条件方面,作为一个发展已50余年的国家级研究所,我所在办公条件、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并且在科研经费上也有较为充裕的保证,因此有能力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条件。确保在学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
学习期间待遇:凡被录取进入我所学习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我所除保证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条件外,还力求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在高于国家标准发放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使研究生享受在职职工多种福利待遇的同时,还实行研究生误餐补贴、助研津贴、创新岗位津贴、课题津贴等。在学期间,每月发放普通奖学金615-695元,助研津贴30-60元,创新岗位津贴300-500元,课题津贴根据导师承担课题的经费而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真诚期待着您的到来!
专业介绍
南京土壤研究所针对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土壤学的发展需要,以现代土壤学为主学科,以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为核心研究领域,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土壤圈物质循环及其与农业和环境的关系;土壤和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3S技术应用;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及施肥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生态工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环境污染机制与控制技术;土壤和环境退化与恢复重建的理论及生物工程技术;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工程;溶质移动与土壤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的机理与调控技术;新型肥料的研制与开发;土壤和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研究等。
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0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
1.品学兼优,遵纪守法,有志为科学事业献身。
2.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具有较高科研水平人员。
3.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岁。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推荐。
5.有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
二、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及招生人数
2005年度计划招收农业资源利用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32名。
博士生指导教师
专业、研究方向
土壤学(090301)
赵其国院士
土壤资源、土壤圈界面物质交换及其调控
张桃林研究员
土壤资源与管理
史学正研究员
土壤资源与遥感信息、水土保持
蔡祖聪研究员
土壤与全球变化
张佳宝研究员
土壤物理与溶质运移
林先贵研究员
土壤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及应用
杨林章研究员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面源污染控制
骆永明研究员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土壤圈过程与健康
蒋 新研究员
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与污染控制技术
朱建国研究员
大气组成变化的农田生态响应
杨劲松研究员
土壤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盐渍退化机制和防控
张甘霖研究员
土壤地球化学、土壤系统分类学
陈 杰研究员
土壤资源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土壤退化
董元华研究员
污染生态
章钢娅研究员
土壤化学与环境化学
何园球研究员
土壤生态学、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调控
周东美研究员
土壤环境化学过程与污染土壤修复
胡正义研究员
大气氮硫沉降与土壤质量演变
张 斌研究员
土壤生物物理学,农业水土过程与持续利用
孙 波研究员
土壤质量演变与区域环境效应
徐仁扣研究员
土壤表面电化学,土壤酸化及其防治对策
植物营养学(090302)
朱兆良院士
土壤养分循环
周健民研究员
肥料与环境、土壤养分循环
施卫明研究员
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理学、土壤逆境与生物调控
沈仁芳研究员
土壤环境胁迫与植物适应生理、可控环境农业与农产品品质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报名时间:2004年12月10日-2005年2月20日报名地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生部
四、报名手续
1.凡符合报名条件者,可凭单位介绍信到我所研究生部报名,外地考生可函报。
2.报名时每位考生缴纳报名费50元,一寸近期照片两张,并说明所选考试科目。收到报名申请后,将及时寄发有关报名表格。
3.考生需在2005年3月1日前将以下有关表格填写完毕后,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用快件寄回我所研究生部,然后寄发准考证。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两位副研究员(或相当职称)以上同行专家的推荐书;
(3)加盖公章的硕士研究生期间成绩单;
(4)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生可在录取前补交授予学位单位的证明
五、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a.英语含听力测试(中国科学院统考科目,必考科目)。
b.报考土壤学专业:土壤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自然地理学,土壤物理学,水文(地质)学(任选一门);报考植物营养学专业:土壤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植物生理(任选一门)。
c.报考土壤学专业:土壤地理学,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研究理论与方法,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等农业化学,地球化学,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法(任选一门);报考植物营养学专业:高等农业化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任选一门)。
d.所报考专业研究进展,相关学科在所报考专业中的应用(任选一门)。
每位考生均应参加四门科目的考试,除英语外,再根据所报考的专业在b、c、d三项科目中各选一门,其中a、b、c三项科目为笔试,d项为口试。
2.考试时间2005年3月中旬。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天持准考证到我所研究生部报到,参加体检和考试,食宿、旅费及体检费用自理。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生部
联系人:吴雪华严蔚东
E-mail地址:yjsb@issas.ac.cn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