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的经验能够醒身、明目,让我们少走弯路,而成功者的经验似乎更有分量,它能让我们看到希望、学习方法、争取胜利。下面节选几个成功案例与2011的考生们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复试经验:不要“忘本”
我的面试是安排在复试的第二天,分为专业口试和英语口试,和大多数学校一样,人大采用的是抽题,就是每个拿到复试通知书的同学都要进到教师去自己抽专业课考题。因为都是一人抽一题,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题目,不知道相对来说难度系数如何,但是随着复试进行,前面的同学会把自己抽到的问题透露一些给后面的同学,后来我们几个一起讨论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都不难,只要大家平时做好了专业课的复习和准备,都不会有太大问题。面试中的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本学科的重点和热点,个别的有一些是导师曾经发表过的前沿观点,这样说来的话,就是建议大家“守本分”,一定要精熟于教科书上的理论基础,加之对于指定材料及学科热点的加强,才是成功的关键。
清华大学复试经验:英雄不问出处
我的本科学校一般,成绩也一般,我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才决定考研的。当时知道初试排名自己是14名,而当年录取只有10个名额,说实话有些感觉自己没戏。但在接到复试通知之后,我还是决定努力试一试。因为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所以心态上可以说是比较放松,没那么紧张。第一天的听力和口语没什么大问题,在专业面试上比较惊险,我抽取的问题专业性比较强,可以说对那个问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可能是工作了两年的关系吧,自己遇事能力还可以,算是比较冷静,虽然不能直接马上回答出这个问题,但是我把这个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想了一些,然后仔细组织了答题思路,结果回答的还算可以,没有一问三不知也不会不懂装懂,算是应对的比较完满。但是接下来一个老师看着我的本科力学补考成绩质疑,问我本科不及格怎么敢来考清华力学?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本科成绩说明的只是当时我的一个状态,而本次考试考查的是我现在的水平,而我会以现在这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将来的学习与研究。结果呢,我的面试表现让各位老师挺满意的。而当时和我一起面试的一个初试分数比我高,本科院校比我好的考生却落榜了,看来真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现在有实力,肯努力,就能成功。
厦门大学复试经验:谦虚很重要
考研的学生中有一些确实是牛人,三个月复习就初试过线的,本科阶段就已经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等等,这些当然是好的现象,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这些成为你骄傲的资本,更不能将这种情绪带到考研复试的考场上。大家一定要保持认真谦虚的态度,给你面试的老师不仅是将来你学术研究上的老师,更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一定不要妄自尊大。很多考生自认为自己很牛,复试准备的也很充分,不惧老师。但是很多时候就是这种牛人容易挑起导师的“战斗欲”,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除了态度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滔滔不绝,自我感觉妙语连珠,这样很容易让人反感。相反,我们要在这种时候,尽量表现自己的稳重与平和,自己知道的问题要认真回答同时注意语速,尽量是慢一些有条理一些,这样一来是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给导师一个听取及认可的时间,二来在自己不会或者不清楚的问题上,一定要诚实,可先告知导师自己对这一方面不熟悉,可否换个问题或者是就问题相关知识进行串联整合,总之一定不要不懂装懂,面试老师都是专家,很轻易的就会识破你的小伎俩,千万必要冒这个险!
2011的考研复试就要开始了,在这里,真心祝愿大家能够复试顺利,成功进入理想学府。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