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022考研er正在积极的备考,择校择专业是考研的第一步,很多22考研小白,在选专业的时候,都可能会不自觉陷入误区。今天一起来看看,考研选专业要避免哪些坑。
第一、选专业一定要避免过于强调对口专业。
过分强调对口专业是很多人容易踩中的误区!比如大家在咨询的时候会问,我本科是××专业,考研应该考什么专业呢?
一些本科专业在考研时是没有对应专业的,但是不对口不代表你不可以考,或者你考其他相关专业就会吃亏。
过分强调对口专业,可能会让你在择专业的时候选择太少,限制你的发展。各类专业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在本科期间就发现自己并不是非常适合这个专业,那么可以通过考研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合适的专业。
第二、扎堆报考热门专业。
很多考生把报“热门专业”理解成“好专业”,中国十大考研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占到报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专家分析,是否属于“热门”的标准,是以报考人数作为依据,与专业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同时,部分媒体或职业规划专家在做预测时,也侧重某些专业未来二十年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潜力,没有考虑目前专业的配套教学力量及行业发展水平,如生物、环境被评价成热门,也给考生造成了很大误解。
专业好不好的标准,应是是否适合考生的职业规划和考取的可能性。
第三、单纯从字面意思择专业,过于理想化。
部分专业火爆起来和部分专业成为冷门无人问津,可能都与专业名字有关。以化学相关专业为例,一听名字大家都退避三舍,导致很多化学相关专业一志愿都招不满,在考研热度这么高的情况下,每年都还在招收调剂。
其实很多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相关的职业。
比如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有较大区别。
最后在选专业的路上,给大家提供几条参考建议,希望能够在考研前期帮助到大家。
一般来说,读研要么为了“学术研究”,要么为了“更好就业”,这是大多数人考研原因,那么一开始你就需要弄清你是就业导向还是科研导向。
然后再结合你的本科专业以及自身情况(基础和兴趣)进行选择。
通常“理工农医”等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走“研究”路线的比较多,但是也并不是不能走就业。
这类专业就业面相对比较窄,但是如果不是有一定技术加成的人都干不了这份工作,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容易成为行业专家和研究型人才。
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学、法学、经济、管理”这类专业则更加强调读研的实践性,更多的也是走就业路线的比较多。
读这个专业的考生多是为了提高就业层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有一类专业是比较需要名校加持的,那就是“历史哲学类专业”,这一类专业专业就业面也窄,大多数都是搞学术研究的。
但是和理工农医类又有所不同,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要着重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读一个比较一般的学校没有特别大的价值,因为它很强调提高个人品牌价值。
(注: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