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南开大学协议,南开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南开大学占地144.3万平方米(2164.5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校园网络设施先进,图书馆藏书325万册。除主校区外,还建有迎水道校区(天津市内)、泰达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有22个专业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军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现拥有73个本科专业,208个硕士点,122个博士点,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35个二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4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989人,其中本科生12677人,硕士研究生7148人,博士研究生3230人。此外,有留学生2397人,成人教育学生6019人,远程教育学生12659人。
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国际知名的一百多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彼得?杜赫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韩国前任总统金大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等被聘为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任兼职教授。
年份 |
计划招生数 |
实际录取数 |
免推生人数 |
计划外招生 |
奖学金人数 |
|
2008 |
……… |
11 |
3 |
……. |
350 |
8人,具体情况不清 |
2009 |
……… |
11 |
2 |
…….. |
345 |
8,3人一等,2人二等,3人三等 |
2010 |
……… |
16 |
4 |
…….. |
350 |
|
3、出题老师情况
复
专业课分为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课程,考试时称为经济管理综合。从07-10年试题的分析来看,比例保持在2:1,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为100分,管理学为50分。之前的专业课不一样,就不讨论了,因为对现在的考试没有影响。
题型 |
作答要点分析 |
占比 |
名词解释 |
管理学和经济学一般都是5个左右,这部分内容作答需要准确,最好是按照参考教材中的定义作答,不需要发挥和解释,精确最重要。考的名词都在参考书的范围之内,也都是一些很常见或者经典的名词或理论,难度不大,复习时要看的全面,理解透彻就没什么问题了。 |
30分左右 |
简答 |
管理学的简答一般三个左右,经济学一般在5个左右,答题技巧是把要点答全,比如一个问题下面有3个要点,只需要开宗明义地写出3个要点,并且在每个要点后加上一到两句解释的话就可以,不需要做过多的延伸,而且要尽量忠实于参考教材。一般说来3个要点答全即可得满分,缺少要点会被扣相应的分数。因此这部分也是考的死记硬背。(本专业的老师都喜欢考自己书上的内容,所以要想得高分就要好好背书。) |
50~80 |
论述 |
一般管理学和经济学各只有一个论述题,综合近几年来看,有些题目可能有多门课程和参考书的综合和交叉。这部分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书本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做适当的延伸。答题技巧是论述题一定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不需要自己发挥,就是书上的要点;论据要用自己的材料;论证的过程就是体现个人思维和逻辑的地方,也是老师比较看重的。 |
40~60 |
计算题 |
只会在西方经济学中出现,一般来说都比较简单。掌握住书中的基本原理就能轻松的解答出,从近两年的出题来看,一般集中在经济学的前几章,考生做题的时候细心点,拿满分没什么问题。 |
20分 |
三、学习方法解读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
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五、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0年9月)
1)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该专业阶段的核心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目标2: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兴趣爱好,基本了解改专业的知识框架和理念,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夯实基础;平时每周一份南方周末了解社会热点和动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2)学习任务
①泛读指定的参考书,管理学和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②学习每本教材,需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知识理论框架图构,建知识体系。
③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教务老师,并与教务教师沟通请教。
④扩展知识面所需书籍
⑤综合练习:检测前一阶段学习效果配有参考答案自测。
⑥学生在8月30日上交每门课的理论知识框架图。
⑦不要求记忆只要求理解!
3)详细规划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二、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三、复习进度安排
《管理学》 张玉利: 5月-6月
《西方经济学教程》 魏埙: 7月-8月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和《管理学》 周三多:5月-8月底
参考书一:《管理学》 张玉利
日期 |
学习内容 |
知识点及命题趋势 |
5月3日-5月9日 |
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过程 |
1.了解管理是什么,出题时可能会这样出: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的定义,你是怎样理解管理的? 2.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及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执行不同管理职能时所应用的时间 3.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4.掌握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书中分为了五个阶段 5、管理学的特征,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理解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霍桑实验等内容,了解不同的管理派系 |
5月10日-5月14日 |
组织的目标和环境分析 |
1. 2. 3. 4. 5. 6. |
5月15日-5月22日 |
决策和计划 |
1、 2、 3、 4、 5、理解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相关概念 |
5月23日-5月29日 |
组织设计和组织结构 |
1. 2. 3. 4. 了解组织环境和环境的层次性分解,了解环境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
5月30日-6月4日 |
人员激励 |
1、了解人员配备的主要工作 2、理解内外部招聘额优缺点。,理解需求、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3、了解典型的激励模型 4、理解领导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授权的相关概念 5、了解各种领导方式理论 |
6月5日—6月11日 |
领导方式和领导技能 |
1. 2. 3. 4. |
6月12日—6月19日 |
控制系统和绩效评价 |
1.理解管理控制和绩效评价的概念 2.理解管理控制的特点和功能,了解控制过程 3.理解控制和计划之间的关系,了解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4.了解绩效评价的作用和主要工作内容 5.了解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原则 6.了解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概念 7.理解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和控制系统的构建 8.了解全面质量控制等相关概念 |
6月20日—6月23日 |
组织变革与创新 |
1.了解组织变革的类型和内荣 2.了解组织变革的基本过程 3.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这是本章的重点 4.创新也是最近大家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要理解创新的涵义。了解简单的创新模式 5.理解创新的源泉和创新过程。 |
6月24日—6月30日 |
管理学前沿知识扩展 |
本章主要涉及的是管理学最近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企业的社会责任。.本章出题的话一般也是以大题为主,不会涉及到名词解释。如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企业处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具体战略措施。 |
注: 8—9月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学习目标:
2)学习任务:
3)详细备考方案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真题答案。
二、注意事项
1.
2.
3.把书上可能考到的名词解释、问答、论述等文字性的题目都整理在笔记本上。
4.将全书的重点归纳成一系列的知识点,一定要有系统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并且对知识有更加系统的理解。
三、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一)新大纲复习计划:新大纲一般在9月中旬出台,具体复习会根据今年新大纲,编写重难点知识讲义,请一定要根据基础阶段的复习安排把参考书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突破。
(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
[page]
时间阶段 |
复习 资料 |
周次 |
建议学习时间 |
学习内容 |
备注 |
x月x日 —x月x日 共x周 |
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专业课笔记、模拟题等 |
第1-3周 |
10小时 |
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预测本年度可能考查的内容和出题思路 |
注意是预测,而不是押题,不能留死角。有时间的话,应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
15-20小时 |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 |
记忆性的重点和真题答案可以背诵下来,这样能够让学员融会贯通,理解更加深刻。 |
|||
12-15小时 |
全真模拟,强化考点意识 |
1.要注意培养考点意识,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 2.多做一些模拟练习是必要的,可以让自己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对以前没有充分注意到的知识点拾遗补缺 |
|||
第4周 |
12-15小时 |
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章节还没掌握好,再仔细复习一下。 |
1.将散落在各个题目中的知识点串成串,连成片,直至复原成完整的意象。 2.对照大纲,看看自己的知识点是否理解到位、准确。 |
||
第5周 |
6-10小时 |
全面回顾,回忆知识点、易考题目及答案,准备应考。 |
有个别重难点实在不好记,可以先标记一下,考前一两天,甚至考前一两个小时再看,但这种题目不宜超过3-5个。 |
七、心理准备: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
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