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一般而言,经济利润要高于会计利润。 (×)
2.一般来说,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相对陡峭,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相对平缓。 (×)
3.如果X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Y商品的需求数量的上升,说明它们互为互补品。 (√)
4.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5.税收负担的多少和政府对谁征税没有关系,消费者和生产者具体负担多少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弹性的大小。(√)
6.如果资源的配置使某个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7.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调高法定准备金率是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一。(√)
9.无论什么人,只要没找到工作就算处于失业状态。(×)
10.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把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B1.若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A.互补品 B.低档品 C.奢侈品 D.吉芬商品
D2.某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上升 B.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D.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A3.政府对农产品规定了扶持价格,为了维持这个价格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收购过剩农产品 B.增加农产品的税收
C.对农产品给予补贴 D.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B4.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 )。
A.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B.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的下降;
C.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的下降; D.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C5.在短期平均成本SAC与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相切处()。
A.SMC>LMC B.SMC<LMC C.SMC=LMC D.以上均不正确
D6.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
A.停止购买 B.同时增购X和Y
C.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D.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
D7.如果市场价格(P)超过平均成本(AC),边际收益(MR)大于边际成本(MC),垄断厂商多卖1单位时()。
A.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B.总利润会减少
C.厂商总收益会减少,其数额等于P-AC
D.总利润会增加,其数额为MR-MC,并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C8.厂商实现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A.或者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B.或者在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C.A和B
D.以上都对
C9.当()时,厂商进入市场是有利的。
A.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
C.市场价格大于厂商可以生产的最小平均成本
D.厂商可以赚得的收益远大于任何无法收回的成本
B10.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不是政府的职能。 A.提供公共物品,防止外部性 B.设计价格体系来规划经济的运行
C.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D.通过征税或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C11.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A12.投资乘数在以下()情况下较大。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通货膨胀率较高
B13.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C14.下列哪一项不是经济运行中的自动稳定器?()。
A.收入税 B.失业保险 C.国防开支 D.
社会保障福利
A15.为了增加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以下()方法。
A.购买政府债券 B.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C.提高贴现率 D.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A16.假定货币的供给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有()。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D17.我们通常用下列()指标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B.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实际消费额 D.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A18.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A19.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C20.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有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的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三、简述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简述价格升高时,正常商品、劣等商品的需求量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简要分析。
1.答:价格升高时,正常商品和不包括吉芬商品的劣等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但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2分)这是因为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化:商品价格增加,替代效应会使其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也是反方向变化:商品价格增加,实际收入减少,收入效应引起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所以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于是当价格上升时,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分)。不包括吉芬商品的劣等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其收入效应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同,并且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所以不包括吉芬商品的劣等商品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2分)。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且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所以吉芬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即价格升高,吉芬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分)
2.垄断厂商作为该行业的唯一厂商,它在短期内是不是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它是否有必要作广告?为什么?
2.答:垄断厂商在短期并不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2分),因为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使低于平均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就会选择承受亏损并继续留在该行业中,因为继续经营至少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这要比停产进而承受全部的固定成本损失更有利(3分)。垄断厂商尽管是该行业的唯一厂商,不用担心竞争者的竞争,但他可以通过做广告扩大产品的需求量,使需求曲线向有右上方移动,从而增加利润(3分)。
3.简述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3.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强调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按“国土原则”来衡量。(2分)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按“国民原则”来衡量。(2分)
大部分国家都采用GDP为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因为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而言更容易衡量,更能反映一国本土的经济增长情况,GDP也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1分)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NP=GDP+(本国居民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3分)
4.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有何启发?
4.答:经济增长的源泉是:
第一,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1分)
第二,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包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1分)
第三,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2分)
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的启发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科学技术,要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2分)
第二,重视教育。资本中的人力资本和劳动中劳动力质量的提高都与教育有关。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
四、计算题(要求计算项目列出计算过程,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18分)
1.已知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d=60-2P,供给函数为Qs=30+3P。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求均衡点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解:(1)由Qd=Qs,即60-2P=30+3P,解得P=6,Q=48(3分)
(2)根据弹性公式,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分别为
Ed=-(dQd/dp)*(p/Qd)=2*(6/48)=0.25(3分)
Es=-(dQd/dp)*(p/Qd)=3*(6/48)=0.375(3分)
2.(1)如果消费需求C=100+0.8Yd(这里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需求I=150-6r,税收Tx=50,政府指出G=40,求解产品市场均衡的IS方程。
(2)如果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300,实际货币需求为0.2y-4r,求在价格水平P=2时的LM方程。
(3)根据前两问得出的方程,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2.解:(1)由Y=C+I+G和Yd=Y-Tx,得Y=100+0.8(Y-50)+150-6r+40
所以整理得,IS方程为y=1250-30r(3分)
(2)根据货币实际供给等于实际需求,有M/P=kY-hi,等式左边为实际的货币供给,
右边为实际的货币需求,因而LM方程为:300/2=0.2y-4r,
整理得y=750+20r(3分)
(3)根据均衡是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联立以上两个方程的,
得均衡是的国民收入为y=950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