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一:提前了解导师,有条件的可见一下导师
这里所说的见导师并不是指拉关系,走后门。而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认识导师能够减轻紧张情绪。不一定让导师认识自己,但自己必须认识导师,因为在面试时都是几个导师面试一个学生,坐在你面前的是几个陌生人,心里难免紧张,而所有导师自己都认识,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了解导师的好处在于回答不同导师的问题能够投其所好,应对自如。比如:A导师是研究“公共政策”的,要是他问你:“你对我们专业的哪方面感兴趣?”你就可以回答“公共政策”,即便自己了解很少。二是认识导师能够把自己的优点提前表现出来。因为面试时可能由于时间短或紧张等原因而无法完全展示自己的优势,所以提前和导师联系是必要的。了解导师很简单,如登录学校的网站查询,或在图书馆的数据库里输入导师名字,就能看到导师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果,挑出导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好好读一下。
技巧二:联系师兄师姐,了解复试情况
各校研究生院网站上都会公布复试的要求和程序,但不同学校的具体操作方式差别很大,只有已考上研的师兄师姐最清楚具体过程及应对策略。因此一定要争取找到他们问问往年的考试程序及题目,因为复试题目出自题库,有可能出现考过的题目。
技巧三:钻研历年真题和导师上课的课件和笔记
特别是刚刚改革考试科目的专业,如人大经济类的专业,今年的初试全校统一考试内容,以前的初试科目都改在复试中考,所以以前的初试真题对于复试来说特别重要,复试题目有可能和原来的题目重合,甚至可能和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的期末考试题目重合,因为老师一般会考核自己最重视的题目。
技巧四:注重衣着,言谈举止大方得体
首先是个人形象,穿着不能太随意,但也不能太正式,毕竟学校的环境是很轻松的。其次是进门一定要和在座的老师打招呼,并自我介绍,这样会给老师们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随之递上一份学术简历,记住是学术简历,必须强调你本科做了多少学术课题,看了什么专业书,写了多少文章,发表了多少文章,若有发表,最好带上当期刊物请老师验证。因为读研后,老师需要学生做很多学术方面的事情,对学术能力或潜力特别看重。另外,言谈举止一定要自信、谦虚。这点相当重要,不会答的问题一定要诚实“交待”,让老师重新给一次机会另外回答一个问题;会答的问题一定要表现得从容不迫、条理清楚、思路明确、专业术语规范。考生要让老师了解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面试结束时,考生要向所有老师说“谢谢,老师再见”后再离开。
(王粒权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公共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第一名 总分432)
(北京考试报专稿)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