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信息介绍
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
学校简介:中国农业大学是 教育部 直属、进入 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历史源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国务院于1954年和1984年将北京农业大学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0年10月,国务院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
历经近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 共设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校拥有 6个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二级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1个部级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重视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截止06年底,有全日制本科生14488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55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65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05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262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39人;成人教育学生及网络教育学生35093名。
具体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的前身是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创建于1958 年, 由我校植保系和土化系的微生物学教研组合并组建而成 ,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农业微生物学专业。
1981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第一批博士点, 1988 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3 年微生物学专业被评为农业部级重点学科, 1996 年成为国家 “211 工程 ” 首批建设学科点, 2001 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2 年农业部批准设立“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2005年更名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四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产业开发全方位发展的微生物学研究体系,以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和 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 130 人,博士研究生 62 人。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22 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季伦和陈文新在内的教授 10 人,副教授 5 人,中级职称 7 人。另外,还聘请兼职教授 5 人。
本系开设了微生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分类学、农业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用菌学、土壤及环境微生物学、病毒学等课程。主编教材 7 部,其中《微生物学》(第 2 版)获国家新闻总署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普通微生物学》及《土壤环境微生物学》获农业部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微生物分类及系统发育、微生物生理及遗传学、发酵工程、药用及食用真菌、环境微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等。
几十年来,本学科始终抓住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课题,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注重农业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倡导研究思想的活跃与创新,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科的交叉与延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全系承担的科研项目共 30 余项,有 100 余篇 研究论文被 SCI 收录。编写教材 4 部,并获得含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内的多项科技成果奖。
关于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系的导师情况请登陆我校研究生网站察看:
http://www.cau.edu.cn/bio/wsw/index.htm专业介绍
http://www.cau.edu.cn/bio/wsw/faculty/index.htm导师介绍
2、本专业近三年报考录取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研究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
|||||||||
年份 |
计划招生数 |
公费人数 |
报名人数 |
免推生人数 |
上线人数 |
一志愿 |
二志愿 |
录取人数 |
|
2007 |
100 |
70左右 |
- |
- |
- |
- |
|
100 |
|
2008 |
100 |
全部 |
- |
- |
- |
- |
- |
100 |
|
2009 |
100 |
全部 |
- |
- |
- |
- |
|
100 |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