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二外》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硕士研究生德语》作为全日制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的德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硕士阶段学习所要求的德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考生应具备的德语语法与词汇、阅读理解及笔头翻译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德语基本功,掌握2300个基本单词(包括一定数量的常用词组)。
2.掌握基本的词法、句法,并初步具有在语篇层面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3.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读懂难度较低的一般题材文章。
4.具有初步的笔头翻译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五、考试内容
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与语法;阅读理解;笔头翻译。
六、考试时间和计分
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00分。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2版)李全利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单片机基础知识
1)了解单片机的发展过程
2)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3)了解单片机开发过程
2.80C51的结构和原理
1)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模式
2)了解单片机典型产品资源配置和引脚
3)了解时钟产生方式、单片机的典型时序、机器周期、指令周期
4)了解单片机复位电路以及复位后单片机状态
5)了解单片机存储器的组织,存储空间划分
6)了解单片机常用的寄存器
7)掌握并行I/O口P0-P3的功能,了解P0-P3口的结构
3.80C51的指令系统
1)掌握单片机的七种寻址方式,了解七种寻址方式的操作过程
2)掌握单片机指令的分类
3)掌握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与循环、控制转移、位操作类指令
4.80C51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了解编程的一般步骤,编程方法和技巧
2)掌握分支程序的编写
3)掌握简单循环程序的编写,熟练运用软件延时程序
4)掌握子程序的调用方法
5)掌握多字节加法、多字节减法和十六进制数与ASCII码间的转换、BCD码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的程序设计
5.80C51的中断系统及定时/计数器
1)了解中断系统的结构
2)掌握中断处理过程
3)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定时/计数器的初值计算,理解定时/计数器的硬件工作原理
6.80C51单片机的串行口
1)理解串行通讯的同步和异步两种基本方式
2)理解串行数据的传送方向,正确理解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方式
3)掌握波特率的概念
4)掌握单片机的四种串行工作方式,了解各种方式的设置
5)掌握单片机串行通讯的波特率计算方法
6)掌握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联接,了解单片机串行通讯程序的编写
7)了解单片机串行通讯的多机通讯
7.80C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
1)掌握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技术,能画出电路组成框图
2)掌握数据存储器的扩展技术,能画出电路组成框图
3)掌握简单I/O口的扩展,了解可编程芯片扩展I/O口
4)了解简单数码管显示、简单键盘的扩展方法,了解可编程芯片扩展显示和键盘
8.80C51单片机的模拟量接口
1)了解DA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2)掌握DAC0832的扩展电路框图,并能编写简单的电路工作控制程序
3)了解AD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4)掌握ADC0809的扩展电路框图,并能编写简单的电路工作控制程序
9.80C51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
1)了解C51程序开发过程
2)了解C51的数据类型与运算
3)理解C51条件语句、开关语句、循环语句
4)掌握C51函数编写及其调用
5)掌握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
二、试题类型
闭卷笔试
《应用光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学生应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光学系统的成像规律、常用光学零件的成像特性、光学系统光束限制的方法及类型、光学系统的像差概念、典型光路及光学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具有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设计及计算的能力,并能根据对光学零件及光学系统的理解对列举的工程实际应用例子,反映出其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程的方法及应用。
二.考试内容范围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三大基本定律及其应用;光路可逆性及其应用;全反射及其应用;光学系统的物像概念。2.共轴球面成像系统
折射、反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三个放大率的计算及其关系。
3.理想光学系统
应用作图及解析法计算理想光组的物像;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放大率及其计算、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及等效光组计算,双光组组合的典型实例及其应用。
4.透镜系统
厚透镜的焦距及基点与基面的计算、透镜的组合及其计算。
5.平面与平面系统
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反射棱镜的坐标变换特性及其展开、平行平板的像点位移、应用等效空气层计算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折射棱镜与光楔的特点及其应用。
6.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光阑的作用和分类;孔经光阑入瞳出瞳的判断与计算;视场光阑的作用及渐晕计算;根据光束限制计算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光学系统的景深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远心光路的构成及其应用。
7.像差理论
各种几何像差的概念、定义、形成及其表现,几何像差曲线所简单反映的像差种类及其状况。
8.典型光学系统
眼睛的光学成像特点及其视力校正原理;放大镜、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系统基本参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9.现代光学系统
能应用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理解扫描光学系统、光纤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主要参考教材书
《工程光学》郁道银、谈恒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工程光学》,李湘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三.试题类型
闭卷笔试。
《测控电路》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能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解决测量与控制中的任务,在电子技术与测量、控制间架起一座桥梁,熟悉典型测控电路的类型,组成和基本原理,掌握测控系统中的常用单元功能电路,了解测控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运用技术。
二、考试内容范围
1、测控电路基本概念
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测控电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信号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路。
3、信号调制解调电路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4、信号分离电。
滤波器基本知识、RC滤波电路。
5、信号运算电路
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对数运算电路、指数运算电路、乘除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
6、信号转换电路
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7、直传式细分电路
8、电量测量电路
频率测量、相位测量、脉冲参数测量。
9、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导电角控制逆变器、脉宽调制(PWM)控制电路、变频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与控制方式。
10、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
主要参考教材书
《测控电路》张国雄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版
三、试题类型
闭卷笔试
《自动控制理论》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一、考试大纲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基本要求:反馈控制的概念;由给定物理系统原理图建立控制系统方块图。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基本要求:传递函数的定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等效变换法则;信号流图的绘制;用梅逊公式求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3.时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动态、静态性能指标;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
基本要求:一阶、二阶系统的典型响应(以阶跃响应为主);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计算;稳定性的概念;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应用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系统稳态误差的定义、计算及一般规律。
4.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任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系统性能的分析。
基本要求: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广义根轨迹的绘制;主导极点;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5.线性系统频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频率特性;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闭环系统的频域指标。
基本要求:频率特性的概念;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Nyquist曲线和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Nyquist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的应用;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的计算;最小相位系统、截止频率、穿越频率、带宽等概念。
6.线性离散系统分析法
主要内容:Z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基本要求:Z变换及Z反变换的方法、性质;开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离散系统稳定性判据(w变换与劳斯稳定判据);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
7.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主要内容:常见非线性特性;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
基本要求:相轨迹的一般特点及绘制方法;线性系统的相轨迹;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研究系统稳定性和自激振荡,求自激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8.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主要内容:状态空间描述;可控性与可观测性;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状态观测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基本要求: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传递函数的可控标准型建立;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传递函数矩阵;可控性、可观性及其判据;对偶原理;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及其设计;Lyapunov渐近稳定性判断。
二、试卷组成
经典控制部分120分,现代控制部分30分,总分150分。
命题着重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基本方法的运用能力。
《传感器技术》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1.《传感器》强锡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三版
2.《非电量电测技术》严钟豪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二版
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特点、误差分析及补偿;
2.合理选择和使用传感器;
3.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方法;
4.了解传感器的发展动向等。
一、考试内容范围
1.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传感器的概念、组成;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误差及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及静态误差;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动态误差;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2.电阻式传感器
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原理及特性参数、温度误差补偿、测量电路(电桥);半导体应变片原理及压阻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3.电感式传感器
(变间隙式、螺管式)电感式传感器原理、结构、特性分析;电感式传感器等效电路、交流电桥;差动变压器原理、结构;差动变压器的特性:线性度与灵敏度等;差动变压器误差补偿及测量电路。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4.电涡流式传感器
电涡流式传感器原理、等效电路、电涡流形成范围,传感器的设计,测量电路:电桥电路、谐振法等;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5.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及结构与特点、电容式传感器静态特性、电容式传感器等效电路、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紧耦合电感臂电桥、变压器电桥、双T电桥、差动脉冲调宽电路及调频电路等;电容式传感器应用
6.压电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常用材料、结构;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及测量电路:电压放大器与电荷放大器;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7.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原理、基本元件及特性参数;新型光电元器件:CCD、PSD、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8.热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原理;热电阻及其接线、热敏电阻;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热电偶的基本定理、热电偶冷端处理。
9.磁电式传感器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霍尔式传感器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磁栅式传感器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
二、试题类型
闭卷笔试。
《信息工程网络》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1.《计算机通信网基础》顾尚杰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09
2.《Data&ComputerCommunications》WilliamStallings编著高教出版社影印
(二书可任选一,考题一般涉两书共有内容)
一、基本要求
熟悉信息系统网的类型、要素、功能和协议,熟悉信息系统网中的典型信号传输与接收方式;熟悉常用信息系统网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典型信息网的软硬件配置与组装技术;了解一般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二、考试内容范围
1.信息系统网概论
信息系统网的组成、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及协议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分类
2.协议分层的基本原理
OSI/RM与TCP/IP概述、分层原理、连接及其操作、数据传输
3.现代通信网及其交换技术
电话网与电路交换、数据网与分组交换、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宽带综合数字网(B-ISDN)与ATM、无线数据通信网
4.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结构及其服务、差错检测和纠正、反馈重发差错控制原理、滑窗式流量控制、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Internet中的PPP协议
5.介质接入控制
广播信道分配技术、查询技术、ALOHA随机接入、CSMA随机接入、无冲突协议
6.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
网络层功能概述、路由选择算法、网络流量控制、X.25简介
7.网络互连
网络互连概述、网桥、路由器与网关
8.信息传输服务
传输服务分类功能与质量、传输控制协议实例
9.信息系统网高层功能
会话协议、表示服务原语与协议、OSI应用层协议与Internet应用层
三、试题类型
闭卷笔试
专业课《电路》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电路》,邱关源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五版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掌握电路概念、电路模型、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了解基本物理量。重点掌握基尔霍夫定律。重点掌握电源模型、受控源模型、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以及元件的功率计算并判别吸收、释放功率。
二、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重点掌握用等效的方法分析直流电阻电路、用电源模型等效的方法分析电路、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三、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了解电路图的概念和电路一般分析方法的含义。重点掌握用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分析直流电阻电路。
四、电路定理
重点掌握用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分析含有受控源的直流电阻电路。了解诺顿定理。
五、储能元件
重点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重点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六、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了解电路的过渡过程、暂态、换路概念。掌握响应的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概念;掌握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概念。重点掌握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了解用经典方法分析二阶电路。了解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冲击响应。
七、相量法
重点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的运算、元件伏安特性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八、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重点掌握用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稳态正弦交流电路以及功率的计算方法。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重点掌握复功率的计算和最大功率传输的计算。
九、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掌握互感现象及同名端的含义,重点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变压器的原理,重点掌握理想变压器的计算。
十、电路的频率响应
重点掌握电路谐振的条件和串联、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十一、三相电路
重点掌握三相对称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对称和不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及三相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掌握三相电路的测量。
十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重点掌握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功率的计算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十三、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了解拉普拉斯变换、反变换的定义与方法。重点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反变换的求解方法和R、L、C元件的运算电路,以及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了解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十四、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重点掌握降阶关联矩阵、基本回路矩阵、基本割集矩阵的求法和支路阻抗矩阵的求法。了解回路电流方程、结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十五、二端口网络
重点掌握二端口网络方程和参数的求解和二端口网络的级联以及理想变压器的传输参数。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模拟部分、数字部分),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第四版
一、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PN结的形成及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特殊二极管(稳压管)。
2、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掌握图解分析法、小信号
模型分析法、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重点掌握基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及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分析与计算、基本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的含义以及如何在微变等效电路上分析计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与放大器的增益。
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4、功率放大电路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要求、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和甲乙类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5、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了解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中的电流源。掌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虚短和虚断的概念)。重点掌握差动放大器的主要结构形式及放大器中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在多种输入输出方式下计算差动放大器的交流参数(例:Ri,Ro,Aud)以及共模输入电压、共模增益、共模抑制比的含义及相应分析与计算。
6、反馈放大电路
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的一般表达式。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重点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形式及其判别,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估算闭环放大器的增益。
7、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重点掌握由理想放大器所组成的反相放大器,反相加法器,同相放大器以及差动输入型放大器(含仪表放大器)、积分器等的分析与计算;理想放大器在非线性状态下所组成的比较器,斯密特触发器等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8、信号产生电路
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9、直流稳压电源
了解串联开关式稳压电路、直流变换型电源。重点掌握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计算。
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1、数字逻辑基础
了解数制、二进制码、基本逻辑运算关系。
2、逻辑门电路
了解二极管的开关特性、BJT的开关特性、TTL逻辑门电路、CMOS逻辑门电路、NMOS逻辑门电路。掌握各类逻辑门电路(与、或、非、与非、或非、同或、异或)的功能。
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重点掌握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及卡诺图化简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4、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
了解编码器。掌握算术运算电路。重点掌握译码器/数据分配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的特性及应用。
5、触发器
了解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基本RS触发器、D触发器及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6、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如同步计数器以及脉冲序列检测器的设计方法(在同一时序电路中,其状态表、状态流程图、波形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转换;时序电路中的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及输出方程的建立)。
7、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
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和应用。重点掌握计数器的功能和应用。
8、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了解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复杂的可编程器件。
9、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掌握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斯密特触发器。重点掌握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0、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了解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
专业课《高等代数》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及参考书:《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教程》(上、下册),王萼芳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打*部分内容或章节要求重点掌握)
多项式:
*整除概念,带余除法理论;
最大公因式定义及求法;
*多项式互素的概念与性质;
*因式分解定理和不可约多项式的性质;
*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行列式:
*行列式的定义;
*行列式性质及按行按列展开法则,并用此计算行列式;
Laplace定理;
*克莱拇法则;
*线性方程组:
消元法;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性,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与秩;
矩阵的秩及求法;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
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通解及解的结构;
*矩阵:
矩阵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运算律;
矩阵初等变换,初等矩阵;
逆矩阵极其存在条件,求逆矩阵;
分块矩阵运算;
二次型: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矩阵合同
*可逆线性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惯性定理;
*正定二次型判定;
线性空间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有限维线性空间的基与维数,向量坐标;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子空间定义,维数与基、维数公式;
*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
线性空间的同构;
*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可对角化问题;
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
不变子空间;
若尔当标准型的概念;
最小多项式;
-矩阵
-矩阵等价标准型;
*不变因子、行列式因子、初等因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矩阵相似的条件;
若尔当标准型理论及求法;
欧氏空间
内积与欧氏空间定义,度量矩阵;
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求标准正交基;
*正交变换,对称变换;
*对称矩阵的标准型及用正交线性替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酉空间介绍。
[page]《数据结构及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数据结构
参考教材: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第一章绪论
明确数据结构的定义、研究的内容,掌握算法及算法分析的概念,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第二章线性表
掌握线性表的概念,两种存储结构顺序表和链表的表示和实现、掌握链表(单链表、单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上的查找、插入、删除基本操作及能编写链表上的综合操作程序。
第三章栈和队列
掌握栈的概念,掌握顺序栈、链栈的进栈、出栈操作程序。能利用栈写出表达式求值过程,能用栈读写递归程序。
掌握队列的概念,掌握循环队列、循环链队列的入队、出队操作程序。
第四章串
掌握串的基本运算的含义,掌握求子串位置的定位函数,理解KMP模式匹配算法和时间复杂度。
第五章多维数组和广义表
掌握多维数组及特殊矩阵的地址公式,广义表的运算和存储。了解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
掌握树、二叉树的定义、术语,二叉树的性质,掌握二叉树的递归和非递归遍历算法,掌握中序线索二叉树的概念和遍历算法,掌握Haffman树及其应用,了解树与二叉树的关系,了解回溯法与树的遍历。
第七章图
掌握图的定义、术语,掌握图的存储,图的遍历算法,掌握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最短路径概念,了解其算法。
第九章查找
掌握有序表的查找算法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算法,掌握平衡二叉树和B-树的插入、删除概念。
掌握哈希表构造、解决冲突的方法及哈希表的查找。
第十章内部排序
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希尔排序算法和时间复杂度,了解基数排序的概念。
专业课《数据结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用书:《数据结构习题详解》,李春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无标记章节一般了解、不考,打*号标记章节要求掌握,打**号标记章节要求重点掌握)
绪论
数据结构定义
基本概念和术语
*算法描述和算法分析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
线性表
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表顺序表示和实现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线性链表
**循环链表
*双向链表
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的比较
**线性表的应用举例
栈和队列
*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
*栈的表示和实现
栈的应用举例:
迷宫求解
**表达式求值
**栈与递归的实现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串
串类型的定义
串的表示和实现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串的应用举例
数组和广义表
数组的定义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矩阵的压缩存储:
特殊矩阵
稀疏矩阵
*广义表的概念
*广义表的存储
广义表的应用举例
树和二叉树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二叉树:
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的性质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遍历
**线索二叉树
树和森林:
树的存储结构
静态链表
树、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
树的遍历
*树的应用举例:
哈夫曼树
哈夫曼编码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
图
*图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图的存储结构:
**邻接矩阵
**邻接表
十字链表
邻接多重表
**图的遍历:
深度优先搜索遍历
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最小生成树:
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
普里姆算法
克鲁斯卡尔算法
有向无环图及应用:
*拓扑排序
关键路径
最短路径
查找
查找基本概念
顺序表的查找:
顺序查找
**有序表的查找
分块查找
8.3树表的查找
*8.3.1二叉搜索树
*8.3.2平衡二叉树
8.3.3B_树
8.3.4B+树
*8.4哈希表
8.4.1哈希表的基本概念
8.4.2构造哈希函数的方法
8.4.3解决哈希冲突的方法
8.4.4哈希表的查找
*第九章排序
9.1排序的基本概念
9.2插入排序
9.2.1直接插入排序
9.2.2希尔排序
9.3交换排序
9.3.1冒泡排序
9.3.2快速排序
9.4选择排序
9.4.1直接选择排序
9.4.2堆排序
9.5归并排序
9.6基数排序
9.7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比较
9.8外排序
**二叉排序树
*平衡二叉树
*B_树
B+树
哈希表:
*哈希表的基本概念
构造哈希函数的方法
*解决哈希冲突的方法
*哈希表的查找
内部排序
排序的基本概念
**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选择排序:
直接选择排序
堆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比较
第一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考试范围
计算机系统概论,运算方法与运算器,内部存储器,指令系统,中央处理机,总线系统,外围设备,输入输出系统,操作系统支持。
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主要包括下面3个方面:
1、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各功能部件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正确理解各功能部件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某些部件的设计与分析技术,包括数据与指令的编码、存储、输人输出等。
3、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将这些概念和方法运用在后继课的学习中。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基本概念占30%分、理解占30%分、综合能力占40%分。
2.试卷结构与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问答题、综合计算题等。
三、参考书目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四、考查要点
1、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实际含义,各部件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存储器、字、字节、地址、指令流、地址流、CPU、总线、主存、辅存、DMA等。
2、数的基本知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机器数的定义及与真值的互换,信息校验的实际意义和方法。定点数运算方法;浮点数四则运算方法;算术逻辑单元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运算器的功能,功能部件和结构。
3、存储器的基本知识,现代主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和方法;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组织、工作原理,地址影象方法及替换算法;软硬盘存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磁记录原理和磁记录方式;存储器的校验和CRC码校验。虚拟存储器概念及有关内容。
4、指令系统的意义和重要性;指令格式,指令和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和寻址过程;完备性指令系统的设计。
5、中央处理机的功能与组织,指令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控制原理,时序发生器设置的意义及时序产生器的组织和工作原理。微程序控制器和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原理、组织特征、工作原理及有关知识;流水CPU的有关概念。
6、单机系统总线结构及其特征,总线的仲裁与通信及其有关知识。
7、外围设备的类型、功能和特点;多种信息存储或显示方式的工作原理。
8、几种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和数据传送的过程。中断系统设置的意义及中断过程实现的技术和相关知识。
9、操作系统对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工作机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第六版,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的组成部分和作用。区分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掌握电源有载工作和开路、短路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重点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及其电路计算方法。了解电位的概念、电压与电位的区别。
2.电路的分析方法
掌握电阻串联、并联的等效计算方法,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重点掌握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分析电路。
3.电路的暂态分析
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性能,了解电路暂态过程产生的原因,掌握储能元件的换路定则。掌握RC、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和分析,重点掌握电路三要素中初始值、稳态值和时间常数的概念,并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
4.正弦交流电路
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的运算,重点掌握用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以及阻抗的串并联计算方法。掌握功率因数的概念和功率因数提高的目的和方法。
5.三相电路
掌握三相对称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概念及相应的线电压、相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关系。在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时,对称和不对称三相负载的电路分析计算及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了解磁路及其分析方法,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电路及计算分析。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含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7.交流电动机
重点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转动原理、电路分析和机械特性。掌握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了解电动机的铭牌数据含义。
8.直流电动机
一般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和起动、反转和调速。
9.控制电机
一般了解伺服电机、测速发电机和步进电机。
10.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了解常用控制电器及电路,了解电动机直接起动、正反转的控制电路及其行程和时间控制电路。
11.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一般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构造、工作方式和程序编制。
12.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了解发电和输电、工业企业的配电,重点了解安全用电,接地和接零,掌握节约用电的方法。
13.电工测量
了解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和类型,掌握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了解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的电工测量工具及使用。
《数据结构及操作系统》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数据结构
一、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主编,2006,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内容要求
1、了解数据结构及其分类、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密切关系。
2、熟悉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要求来选择数据结构。
3、掌握设计算法的步骤和算法分析方法。
4、掌握数据结构在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中的应用。
5、初步掌握文件组织方法和索引技术。
三、考试内容
1、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及简单的算法分析
1)什么是数据结构
2)抽象数据类型及面向对象概念:数据类型;数据抽象与抽象数据类型;面向对象的概念;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语言
3)数据结构的抽象层次
4)算法定义
5)性能分析与度量:算法的性能标准;算法的后期测试;算法的事前估计;空间复杂度度量;时间复杂度度量;时间复杂度的渐进表示法;渐进的空间复杂.
2、数组
1)作为抽象数据类型的数组: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作为抽象数据类型的数组;数组的顺序存储方式
2)顺序表:顺序表的定义和特点;顺序表的类定义;顺序表的查找、插入和删除;使用顺序表的事例
3)字符串:字符串的抽象数据类型;字符串操作的实现;字符串的模式匹配
3、链表
1)单链表:单链表的结构;单链表的类定义;单链表中的插入与删除;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用模板定义的单链表类;单链表的游标类;静态链表
2)循环链表:循环链表的类定义;用循环链表解约瑟夫问题;多项式及其相加:多项式的类定义;多项式的加法
3)双向链表
4、栈和队列
1)栈:栈的抽象数据类型;栈的顺序存储表示;栈的链接存储表示
2)队列: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顺序存储表示;队列的链接存储表示;3)队列的应用举例
4)优先级队列:优先级队列的定义;优先级队列的存储表示
5、递归
1)递归的概念
2)迷宫问题
3)递归过程与递归工作栈
4)利用栈实现的迷宫问题非递归解法
5)广义表:广义表的概念;广义表的表示及操作;广义表存储结构的实现;广6)义表的访问算法;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6、树与森林
1)树和森林的概念:树的定义;树的术语;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2)二叉树: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3)二叉树的表示:数组表示;链表存储表示
4)二叉树遍历:中序遍历;前序遍历;后序遍历;应用二叉树遍历的事例;二叉树遍历的游标类;不用栈的二叉树中序遍历算法
5)线索化二叉树:线索;中序线索化二叉树;前序与后序的线索化
6)堆:堆的定义;堆的建立;堆的插入与删除
7)树与森林:树的存储表示;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树的遍历;森林的遍历
二叉树的计数
8)霍夫曼树:路径长度;霍夫曼树;霍夫曼编码
7、集合与搜索
1)集合及其表示:集合基本概念;以集合为基础的抽象数据类型;用位向量实现集合抽象据类型;用有序链表实现集合的抽象数据类型
2)等价类: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确定等价类的链表方法;并查集
3)简单的搜索结构:搜索的概念;静态搜索结构;顺序搜索;基于有序顺序表的对分搜索
4)二叉搜索树:定义;二叉搜索树上的搜索;二叉搜索树的插入;二叉搜索树的删除;与二叉搜索树相关的中序游标类
5)AVI树:AVI树的定义;平衡化旋转;AVI树的插入和删除;AVI树的高度
8、图
1)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基本概念;图的抽象数据类型
2)图的存储表示:邻接矩阵;邻接表;邻接多重表
3)图的遍历与连通性: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连通分量;重连通分量
4)最小生成树:克鲁斯卡尔算法;普里姆算法
5)活动网络:用顶点表示活动的网络;用边表示活动的网络
9、排序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对分插入排序;链表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2)交换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
3)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锦标赛排序;堆排序
4)归并排序:归并;迭代的归并排序算法;递归的表归并排序
5)基数排序:多关键码排序;链式基数排序
6)外排序:外排序的基本过程;k路平衡归并;初始归并段的生成;最佳归并树
10、索引与散列结构
1)静态索引结构:线性索引;倒排表;m路静态查找树
2)动态索引结构:动态的m路查找树;b_树;b_树的插入;b_树的删除;b+树
3)散列:词典的抽象数据类型;散列表与散列方法;散列函数;处理溢出的闭散列方法;处理溢出的开散列方法;散列表分析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
一、参考书目
汤小丹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考试内容范围
要求考生重点掌握操作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的目标与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与主要功能。
2、进程管理
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信号量、经典同步问题);进程通信(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线程概念;线程的实现。
3、处理机调度
调度的基本概念;调度的基本准则;典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4、死锁
死锁的基本概念;死锁预防;死锁避免(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死锁检测与解除。
5、存储器管理
程序装入与链接;连续分配管理方式;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页面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OPT)、最近最久未少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
6、设备管理
I/O系统;I/O控制方式;缓冲管理;I/O软件;设备分配;磁盘存储器的管理(磁盘性能、磁盘调度、磁盘高速缓存)。
7、文件管理
文件与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文件的逻辑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外存分配方式(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文件控制块和索引节点;目录结构;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文件共享;文件保护。
三、试卷结构
基本知识测试占50%,综合应用测试占50%。
命题着重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基本方法的运用能力。
2022考研初复试已经接近尾声,考研学子全面进入2023届备考,跨考为23考研的考生准备了10大课包全程准备、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目标院校专业辅导、全真复试模拟练习和全程针对性指导;2023考研的小伙伴针也已经开始择校和复习了,跨考考研畅学5.0版本全新升级,无论你在校在家都可以更自如的完成你的考研复习,暑假集训营带来了院校专业初步选择,明确方向;考研备考全年规划,核心知识点入门;个性化制定备考方案,助你赢在起跑线,早出发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和考研复习计划 | |||
2023备考学习 | 2023线上线下随时学习 |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2考研复试最全信息整理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线汇总 | ||
2023全日制封闭训练 | 全国各招生院校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 ||
2023考研先知 | 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 如何正确看待考研分数线? | |
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 从就业说考研如何择专业? | ||
手把手教你如何选专业? | 高校研究生教育各学科门类排行榜 |